Pages

Mar 8, 2010

MyGovHK - 電子政府和良好管治的界面?



圖1 香港政府網站現時 (2010.02.21)外觀

香港政府網站 www.gov.hk(圖1)在「終極醜陋政府網站博覽」 中的評語是「比起很多其他網站還算好」,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葛輝 (Jeremy Godfrey) 在他的網誌 Digital City如此回應﹕「我們不滿足於做最不醜的小鴨,我們要做漂亮的天鵝! 」他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將會在三月面世,外觀蠻帥的政府網站新版面,專為流動用户設計的輕裝網站。他還透露,政府在秋季還會推出 MyGovHK (我的政府) 個人化網頁。

葛輝用比較個人的方法和網民溝通,甚至透露未出籠的政府計劃,提高透明度,這個做法值得肯定。亮麗的網站外觀當然沒有人會拒絕,不過,我更熱切期待MyGovHK能給我們真正的驚喜。


民間研究報告的MyGovHK概念

在2008年,我和幾位IT界朋友参與民間智庫「公共專業聯盟」做的《電子政府與良好管治》研究,比較香港和世界其他國家電子政府的服務的發展,結集成報告書 ,為了幫助詮釋建議,我們甚至設計了MyGovHK個人化網頁概念版(圖2,見 http://bit.ly/mygovthk),讓讀者耳聞不如目見。



圖2 研究報告中的MyGovHK概念版示範


現時政府網站雖然已把使用者分為四類,提供不同的界面,有用户群分割〈segmentation〉的意識,但這樣分類其實太籠統,又不夠個人化。有些國家已讓網民自選個人化的網上環境與政府溝通,馬來西亞政府的「MyGovernment」就是一例。此外,需要市民登入不同政府部門的網站才能取得相關服務、根本不是「以客為先」、「以服務為本」。英國政府的「Directgov」一站式服務網、新加坡政府「SingPass」的單一戶口,提供「一站式」、「單一戶口」服務,極具參考價值。

在民間研究的MyGovHK概念版,每個市民或機構都可登記成為用户,登記用户在政府入門網站用單一帳戶登入,即可使用「一站式」綜合政府服務,處理所有電子投訴/申報、電子申請/登記/更新、電子查詢、電子付款/預約及提交電子表格。敏感的服務如交稅等,要利用郵政局的數碼証書作為雙重認証,统一和簡化了安全管理。

民間研究的 MyGovHK 概念版界面模擬iGoogle的小工具〈gadgets〉,使用AJAX技術,容許用户拖放(Drag-n-Drop)所需政府資訊和服務,隨意擺放於個人版面之上〈圖3〉,為增強界面的人性化,容許用户選擇橫幅、顏色和語言。


圖3 研究報告中的MyGovHK概念版桌面


「一站式」、「單一戶口」綜合服務的難度

界面的項目不說自明,都是方便與貼心為主。要提供這些功能,後援系统需要很好的整合,例如,天文台的天氣資訊和運輸署的交通情況資訊的格式、各部門的服務保安分級和存取權限都要進行標準化。但「一站式」綜合服務的難度豈止於此,在2008年研究進行時,政府宣稱提供的1200種電子服務,只有86種服務載於政府入門網站,其他的需要市民登入不同部門的網站才能取得相關服務﹔在2043張「政府表格」中,只有20%可透過電子方式遞交,其餘的表格需先列印,填妥後以傳統方式遞交。當政府提供「一站式單一戶口」綜合服務時,用户自然要求登入後可以使用很多服務,否則他們連登記都費事。不過,要各政府部門將現時的傳統服務方式自動化,再整合到「一站」內,功夫著實不少,亦非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一個部門可完全控制。如果做不到把所有政府服務整合到「一站」內,那麼,香港政府的MyGovHK衹能提供一個跳板到各部門各自的網站,最大的貢獻可能是提供單一戶口登入(Single Sign-On)而已。

從市民的角度出發,他們可能還有更多需要,例如,如果「一站式」綜合服務系统設計能考慮市民向政府部門投訴,被人球式的踢來踢去,像高卡車事件般的情况,可以自動化提升到政府部門上級管理層的警覺,那真是市民之福了。不過這個用户需要在有網站和無網站的情形下,多數都得不到照顧。

在MyGovHK以外

網絡科技的發展,在改變著政府與公民的互動,雲端技術加強市民對網上服務的接受和倚賴程度,他們會愈來愈多使用網絡服務,要求也愈高;社交網絡的興起亦令政府必須重視市民在網上的聲音。在過去,世界各國政府都在電子政務投入巨資,旨在以技術方案改進服務,提高效率和效益;今天,電子政務的發展戰略,還要注重加強與市民的關係〈Engagement〉,改善管治。政府如何開放更多資訊給市民和私人企業享用,和提高施政的透明度市民的意見又如何可回饋到施政决策的系统,網絡可以怎樣發揮推動者的功用,是MyGovHK以外要關注的問題。我看到葛輝的網誌上有人如此問:「有沒有任何評級(ranking)和意見(comment)系統可供考慮(評鑑新網站的)*成本效益分析?」 也許,這就是Web 2.0 時代用户很自然的提問--意見如何回饋及它可以怎樣影響你?

* 間線為作者加上


作者:梁兆昌
本文見於 《PC3 Corporate 2010 Apr》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