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digital divid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digital divide. Show all posts

Jun 27, 2010

香港競爭力的危機 : 環球競爭力報告2009-2010的啟示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每年都出版 環球競爭力報告(Global Competitive Report),在接近500頁的報告 (http://goo.gl/nJKO),詳細比較133個國家經濟體的相對競爭力評分。今年,瑞士取代美國排名第一,美國屈居第二;鄰近國家星加坡全球排名第三,比去年升兩位;日本排名第八,比去年升一位;其他位於十大的國家,是瑞典、丹麥、芬蘭、德國、加拿大和荷蘭。


香港的Global Competitive Index 排名十一,與去年相同。表面看好像不太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官方過去亦以此自慰。不過,稍看報告的詳細分析,確實令人擔憂

環球競爭力報告把經濟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基礎因素主導、效率主導和創意主導,共有12項支柱因素量度競爭力。香港已是創意主導的經濟體系,和其他在同一階段的經濟體競爭,即是說,香港要保持競爭力,要多在創意主導的支柱因素中努力,不能滿足於基礎因素主導和效率主導的支柱因素。


香港在 GCI 排名雖中在11名,但其實是運輸電力基建(第3名)、金融(第5名)、法治治安體系(第8名)、和科技(第8名)等細項的排名拉高。

創意主導的支柱因素綜合排名23,包括 Business Sophistication (15名)和 Innovation (28名),即是說和在創意主導的因素排第23,被眾多歐美國家拋離,遠較自己總綜合指數11名低,是偏弱的部分。鄰近地區的排名是:日本(2)、台灣(8)、星加坡(10)、韓國(16)、馬來西亞(24),香港在亞洲四小龍(台、星、韓、港)中明顯滯後。印度是基礎因素主導的經濟體系,中國是效率主導的的經濟體系,但是他們在創意主導支柱因素綜合排名分別在28名和29名,這兩個展中的龐然大物的高速增長,亦步亦趨,本來比他們高一兩班的香港,實在不能掉以輕心。



第五支柱 — 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綜合排名,竟在33位,其中 「5.02 高等教育入學率」細項排名竟是66名,對一個富裕的社會,簡直是缺憾。最近,恒生管理學院校長崔康常指出(http://goo.gl/NDax), 本港升大學入學率祇有11%,遠低於台灣的 100%及南韓的 90%,更低過內地一些沿海省分。他指出,升大學比率過低,令香港難以在知識型經濟有競爭力,升大學率低過50%,和其他國家根本難以競爭。


其實,香港根據經濟和勞動市場需要而制定的大學學位數量,經已過時,是時候檢討香港的教育培訓的社會目標,如何增加公立大學學額和扶助私立大學了。

Sep 17, 2007

IT議員選委提施政報告建議


IT 呼聲今天聯同IT界立法會議員單仲偕及選委莫乃光,向即將於下月發表首份施政報告的第三屆特區政府提出46項施政報告建議,促請政府促以締造香港成為資訊無間斷的數碼都會為目標,增加政府未來對科技的投資和承擔,維持香港的競爭力。
多達46項政策建議可分為數部份,包括(1)發展以使用者為本而互動的新一代電子政府、(2)推動電子醫療、(3)強化IT產業發展、(4)提升基建科研、(5)加強資訊保安、(6)培育科技人才、(7)推廣科技應用、(8)打破數碼隔膜,以及(9)廣播政策

如欲觀看報告全文,請按此鏈結


以下是簡要:

「資訊科技是香港成功轉型為知識型社會的重要動力,這是不爭的事實。預計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會勾劃曾蔭權政府未來五年的施政藍圖,因此我們期望他在施政報告中肯定和承諾對科技的支持。而我們的建議,旨在積極推動社會各層面和各階層更廣泛應用IT,並促進IT業的長足發展,使香港成為真正資訊無間斷的數碼都會。」單仲偕說。

身為IT界選委的莫乃光認為,電子政府和電子醫療是「首要項目」。「Web2.0是最新最流行的互聯網技術,看看最多人流的網站、Blog、網絡社群工具,全部都強調互動和具備個人化功能的服務。為了配合知識型社會的市民的需要,提升電子公共服務的質素,我們的電子政府服務不能再限於單向的資訊傳遞,而是為市民提供更開放的平台和渠道直接參與公共事務。只有這樣,才能有助達到政府所想的有效管治。」
至於電子醫療方面,身兼醫管局成員的莫乃光認為香港人口日趨老化,推動全天候的電子醫療服務有助保持本地的醫療服務質素和效率,紓緩醫護人員的壓力。他建議盡快提升診療管理統,並成立適用於公私營醫院及診所的全港電子病歷系統。
因應政府即將推出的WiFi計劃,單仲偕建議當局推出如圖書館/公園無線電子導賞等位置定位(location-based)服務,並開放現時由政府不同部門持有的位置定位數據資訊(location information),刺激私人市場開發具創意及切合消費者需要的位置定位技術和服務。
另一位IT界選委宋德嘉(IT呼聲成員)較關注政府的資訊保安政策。他指出特區政府從來欠缺一份全面而長遠的資訊保安政策。「現時,政府可說是只把資訊保安當公眾教育工作來做,無論在本地或區域層面,特區政府在保障資訊安全所擔當的角色和功能都十分模糊。事實上,當社會越依賴互聯網,資訊保安就越重要,甚至應把涉及重要基建(critical infrastructure)的資訊保安視為公共安全。」宋德嘉建議,政府應盡快訂立資訊保安政策,並增撥資源推行網絡威脅監察系統,更主動地監察互聯網的潛在保安風險,保障社會的網絡安全。
此外,數碼隔膜也是單仲偕和多名選委的關注重點。「儘管IT在香港社會看似十分普及,但截至去年中,低收入家庭擁有個人電腦和接駁上互聯網的比例,仍遠較中產及高收入家庭擁有個人電腦的比率為低,反映政府在這方面仍需努力。把互聯網接駁費納入綜援的基本生活開支項目之一,協助志願團體把二手電腦轉贈予有需要的低收入家庭,絕對有助改善問題,幫助低收入家庭兒童的學習。」選委之一的梁兆昌(IT呼聲成員)建議說。
有關強化IT產業發展,他們的政策建議主要有三大方向,包括(i)推動IT服務出口、(ii)發展開放源碼軟件,以及(iii)培育數碼內容業。另外,他們促請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爭取國民待遇,使為本地業界可享有與內地同業同等的政策待遇,又支持政府為科技企業提供稅務優惠,如科研活動雙倍扣稅。

至於廣播政策,他們除了建議政府制訂引進數碼聲頻廣播的具體時間表,同時支持把香港電台轉型為獨立於政府架構的公營廣播機構。「政府曾承諾就港台前途做研究和公眾諮詢。我們認為政府不應再拖,應盡快做好研究和諮詢,再交由社會大眾決定港台的去向。」單仲偕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