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democracy.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democracy. Show all posts

Mar 20, 2011

政改本地立法 建制贏到盡

信報財經新聞  19.03. 2011
專業眼




公共專業聯盟 梁兆昌   



特區政府說2012 政制方案大幅提高選舉制度的「民主成分」,提供更好的基礎和新平台去討論未來普選安排。以此理解,本地立法是在2012 政制方案的既定框架內的細緻安排,不須和中央政府再跳五部曲,理應可以盡量寬鬆,讓政制更靠近市民對普及平等選舉的渴求。

我們曾建議,新增的三百個選舉委員會業界席位,應該由各業界的從業員以個人票選出,而新增的一百個選舉委員會政界席位,除象徵式地給予政協和鄉議局各一席,應全數給民選區議員互選;其他安排亦應容許更多市民參與、更公平和盡量寬鬆。

全面封殺民主

不過,政府和建制派在本地立法這場唱雙簧,卻是連一條門隙都不讓開。超級區議會功能議席,市民普遍希望選舉安排盡量開放及降低提名門檻。可是,放寬參選人資格的修訂建議固然被否決;選舉開支六百萬元的上限定得過高,使較小的政黨難以參與,但最終也不作更改。
選舉委員會委員產生辦法方面,政協及鄉議局分別增加十席與五席;區議會分組界別議席增加七十五席,但採用「全票制」投票產生,對擁有大部份區議會議席的建制派絕對是度身訂造,即今日控制區議會的政黨,必然可以控制這一百一十七個選委會的議席。

泛民建議商界、金融、保險等界別廢除公司票投票制,改用個人投票制;另一項修訂建議是重新整合功能界別,以減少向個別界別的利益傾斜。有關建議沒有違反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07 年的決議,但建制派半步不讓,六十多項修訂建議全數遭否決,無一倖免

有建制派議員在辯論時相當風騷,取笑泛民議員改善功能組別是「墮落」,說泛民議員應該提出取消功能組別方案,讓雙方在議會一決高下才是,只差一句「反正我們 夠票打低你,你奈我何」?未說出口。記得當日政改討論,說到要全面取消功能組別時,有建制派議員還說願意優化功能組別,擴大選民基礎;當然,這只是一手死 抓既得利益、一手往面上塗脂抹粉。

建制派有着數

功能界別選舉辦法不公平的地方,罄竹難書。在某些界別,選民的資格要求差別很大。以我所屬的資訊科技界為例,某些學會的會員只需四年相關工作經驗便取得選民資格,另一些學會的會員則需要相等於九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再加上國際認可專業資格才符合資格。

受不公平對待的學會早在2007 年已提出投訴,卻仍未能獲得回應。還須注意的是,資訊科技界有超過六萬從業員,但選民只有約五千人。特區政府為何抗拒擴大選民基礎呢,是不是因為想維持現狀?

事實證明,非也!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在沒有公開諮詢的情況下,忽然在資訊科技界增加一個選舉團體——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業界內歷史更長、會員人數更多的學會,多年來都被拒加入,然而香港資訊科技聯會的會員資格既不是專業資格也不是商會身份,為甚麼可以加入?

該會一直是中聯辦聯絡業界人士的聯誼組織,叫人懷疑新增選票旨在擴闊親中陣營在資訊科技界的得票優勢,以免重蹈上次選舉只以三十五票險勝的覆轍。原來變與不變的關鍵,不是甚麼原則,說穿了,是視乎對建制派的選戰是否有利。

現代社會的特色之一是社會價值多元化、新價值體系層出不窮。特權階級固然不知就裏,特區政府也明顯與民情脫節。惟有民主政治體制才能緊扣社會脈搏,通過選舉過程凝聚共識,及賦予當選人認受性。
民主化停滯不前,整體社會受損之餘,政府也要付出沉重代價。特區政府最近在多項政策或建議上,如擴大堆填區、申辦亞運、跨區交通津貼和財政預算案等,連番挫敗,威望與誠信皆破產,民怨沸騰的臨界點愈來愈近,就是明證。不顧體統不顧公義去壯大保皇派,保皇派就真能保你平安?

我們深知功能組別及現行選舉制度千瘡百孔,必須取締,奈何改變這個制度的權力,卻又在功能組別與他們靠攏的特區政府手中。寄望現制度下被建制派壟斷的立法會推動全民普選,無異於與虎謀皮。

與其坐以待斃,我們不如全力以赴,在街頭運動、在各級議會、在可爭取的功能組別爭取,在不同的政策範疇揭露功能組別特權和政府管治問題,結合所有可動員的力量去廢除功能組別



有關功能組別的文章:
解構功能組別(一): 何來「均衡參與」?
解構功能組別(二): 吸納專業意見?
解構功能組別(三): 違反基本法
民主最符合自然人性
「曾治香港」夕陽系列(七 • 完結篇): 不公平政治令社會成大輸家

Jul 19, 2010

郭榮鏗:「曾治香港」夕陽系列(三): 法治基礎

2010年5月27日刊《信報》專業眼
郭榮鏗
公共專業聯盟

法治是衡量「一國兩制」成功與否的最重要指標,也是量度特區政府施政表現的標準。雖然社會輿論基本上認為現存普通法制度仍有效運作,司法獨立也得以維持但本港法治水平還取決於法律體系能否與時並進,政府能否適時地制定及修訂法律,以應付日益複雜的社會狀況,及金融與服務業的發展。

立法表現每況愈下

曾蔭權政府立法工作的表現強差人意,根本原因是行政當局為了迴避矛盾,竟減少向立法會提交法案。根據現時的體制,只有政府當局有法例提案權,因此立法會審議法案多寡,受制於政府提案的數目。在2005至08立法年度,曾蔭權政府只提交了63條條例草案,遠少於董建華政府在2001至04立法年度的93條;而2008至09立法年度與2004至05年度比較,更是13條與38條之比。(參看附表一)
立法會會期 首年 條例草案
數目
通過法案
數目
第二至四年 條例草案
數目
通過法案
數目
2000-04 2000-01
57
29
2001-04
93
106
2004-08 2004-05
38
20
2005-08
63
81
2008-12 2008-09
13
11
表一:由2000-04年起三個立法會會期內政府提出條例草案數目的比較
[灰色部分為曾蔭權任期]

其次,曾蔭權政府經常大幅刪削立法議程擬立法或修訂法律的建議項目。新力量網絡的研究顯示,曾蔭權政府過去數年平均每年從立法議程撤回的項目達三成之多,在2008年更以金融海嘯為由,一口氣撤回七項立法建議,其中包括社會爭取多年的《公平競爭法草案》

法改會地位今非昔比

曾蔭權政府在立法工作上,另一弊病是把法律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法改會)的建議束之高閣。法改會自1980年成立以來,在法律研究以至向政府提供法律建議方面均舉足輕重,其權威性可以從三方面充份體現

1. 成員具社會地位與代表性:法改會由律政司司長擔任主席,成員包括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學者、資深大律師及社會上重要持份者。

2. 往績卓著:法改會過去大部份法律建議均被政府採納,在殖民地年代最後十年的十份報告的建議均被吸納為法律草案;在董建華年代提交的十五份報告,有十三份的建議轉化為法律草案,只有兩個報告因政府管治失效而未獲處理。(參看本文附表二)

3. 建議具前瞻性:早在1995、1997及2002年,法改會分別發表了三份有關樓宇銷售虛假或誤導性資訊問題的研究報告,建議有關規管措施應透過強制性的法例去執行,而非靠發展商自律,可謂先知先覺,切中問題的要害。法改會早在1996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已提出企業拯救程序代替清盤的建議有關建議被視為先驅,新加坡、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制訂相關法律時均視為重要參考。然而曾蔭權政府遲至2009年十月才提出有關立法建議。

打擊法律檢討及更新機制

曾蔭權政府閒置大部份法改會的建議,在十三個法改會報告中,只落實了其中兩份報告的立法建議,對另外的置諸不理;相比之下,董建華政府在其七年任期內共完成跟進十份法改會報告;董建華政府後期即使淪為「跛腳鴨」,未能處理的報告也只有兩份而已。必須指出的是,法改會的建議並非千遍一律要求立法,也會因應社會狀況提出短、中期措施,例如建議政府加強宣傳、促進社會討論、頒佈行政命令等。可是,政府對此等建議也不予理睬。(參看附表二)
跟進情況
曾蔭權
政府
董建華
政府
殖民地政府
(1987-97)
總數
已根據建議跟進
2
10
10
22
小計
2
10
10
22
已根據建議跟進但撤回
0
3
0
3
採取與建議不相關的行動
3
0
0
3
未有任何行動跟進
8
2
0
10
小計
11
5
0
16
總計
13
15
10
38
表二:法改會報告書在曾蔭權、董建華與殖民地政府(1987至1997年)時代跟進情況之比較

法改會另外三個研究報告雖獲曾蔭權政府回應,回應範圍及內容卻根本是南轅北轍,與法改會的研究成果及建議沒有關係。以《子女管養權及探視權》報告書(2005年)為例,法改會建議修改現行《家庭暴力條例》,讓離婚父母均可照顧子女特區政府雖然修改了有關條例,官員更在2007年5月23日的立法會會議上表示是參考了法改會建議進行修訂的,但事實上修訂範圍只限於保護包括同性同居者等家庭暴力受害者,與法改會的建議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事實上,回歸前所立的法律有不少已經與時代脫節,除了前述的子女撫養權及父母探視權外,家事法明顯落後於社會發展,公司法跟不上市場變化,公平競爭法付諸闕如,其他例子不勝枚舉。曾蔭權政府不但無視問題的迫切性,更矮化法改會作出前瞻性研究及建議的功能,打擊了長期行之有效的法律檢討及更新機制,削弱了法治的基礎。曾蔭權政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速度顯然跟不上時代轉變,影響所及,法庭缺乏適時的法律處理社會問題,政府管治動輒被司法覆核,營商環境也無法滿足複雜的金融及現代服務業的需要,這與世界級城市的發展方向是背道而馳的。

「曾治香港」夕陽系列(七 • 完結篇): 不公平政治令社會成大輸家

2010 年 7月1日 刊 《信報》專業眼
梁兆昌
公共專業聯盟

在極大的社會爭議中,2012政制改革方案終於在立法會通過了。展望未來,特區施政會否自此一帆風順,一片「和諧」?

沒有民主,就沒有藍天,也沒有和諧社會。這是政治家妖言惑眾? 是普羅市民想多了? 歷史證明,特區政府沿用殖民地時代優待商界的做法,是無法有效照顧社會不同界別利益的。關鍵原因是,特首並非一人一票普選產生,立法會則受功能組別特權階級箝制、用分組點票機制廢去直選議員武功,致使眾多政策向商界財團傾斜,而有利民生的議案卻往往在獲過半票數贊成下仍荒謬地給否決

新政改方案 無力挽狂瀾

2012政改方案雖然使民主「成份」增加,但三百萬人選出五個區議會提名的立法會議席,跟傳統功能組別只需二十多萬人便選出三十席相比,仍是極大的不公平,亦根本沒法逆轉不公平的政治格局。不公平給制度化、合理化了,談何「和諧」? 民生問題,關係市民福祉,但由於現時畸形的政制中商界擁有絕對強大的影響力,民生政策無法對症下藥,結果化為嚴重矛盾。

居住問題最能反映大財團與小市民之間的敵對矛盾。市民無法理解:政府為何不立法監管地產商,反而任由他們魚肉市民,小額交易短斤少兩尚且要送官究辦,賣樓發水呃呎每宗數以百萬元計卻竟無法可依,難以繩之於法;政府建議降低強制拍賣樓宇門檻,幫助地產商奪取民產;讓地產商的需求決定土地供應量,加劇房地產短缺;讓地產商建屋豪宅化,對中下階層住屋需求視而不見;讓地產商將政府的建築面積豁免化為自己口袋的鈔票,而不是用於提升住戶生活質素。種種政策總是向地產商傾斜,市民能不怒斥政府「官商勾結」?

貧富懸殊環境劣 愈發展愈落後

商界在最低工資問題上有關鍵的話事權,僱主方面一直抗拒根據生活工資的概念計算工資金額,漠視市民在香港這個富裕社會應有的生活水平與尊嚴。特區政府無視問題,懶理在職貧窮人士,反而在最低工資及最低工時問題採取所謂「中立」態度,這等於偏幫商界僱主剝削市民。

小圈子選舉無須認真準備競選政綱。曾蔭權競選連任時所提出的政綱,未能為香港提供願景及發展理念。影響所及,香港過去幾年可說是愈發展愈落後。可持續發展雖然成為了政府的口頭禪,應用最多的卻是「財政上的可持續性」,而社會的可持續性,也就是社會經濟發展能否符合公平公義原則,則甚少提及。這是經濟成果無法公平分享,貧富愈形懸殊的原因,也是政府缺乏社會政策,以至無力建立公平公正、仁愛關懷的社會的關鍵。環境保護方面缺乏願景,表現令人失望是意料中事,當全球聚焦如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時候,特區政府卻仍在空氣污染這個上世紀的老問題方面團團轉而一籌莫展。香港社會的陷落,與亞洲國際都會的稱號「貨不對辦」。

民主與法治是相互依存的。法治工作上,曾蔭權政府在立法方面未盡力,任內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的數目,較董建華任期最後幾年少四成,更為了廻避社會矛盾而多次撤回立法建議,令立法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曾蔭權政府也閒置了法律改革委員會這行之有效的法律更新機制,只落實了兩份法改會報告的立法建議,對另外十一個報告建議置諸不理,削弱了前瞻性立法的可能性,更削弱了法制系統維持社會公平公義的積極作用。

缺乏民主解決問題機制

曾蔭權政府最大的倒退,莫過於大幅收縮政府的功能,把政府的責任局限於照顧最有即時需要的小部分人士。有關轉變沒有諮詢市民,更未獲民意授權。必須指出的是,政府施政須面向全部市民,包括中層人士,他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需要政府的支援,例如病有所醫,因此,醫療改革剝奪中層階級享用公費醫療服務的安排是值得商榷的;房屋政策也不應只著眼於市民的置業需要,更應考慮他們奮發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而予以幫助。政府更逐步增加用者自付的服務項目,假以時日,政府將退化至與其他政府服務承辦商無異。

民主除了自足價值,還有工具價值,能真正解決問題。香港在缺乏一個公平公開的社會矛盾解決機制下,過去十多年的內耗十分嚴重。因此政府必須馬上著手建立民主機制,透過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全部議員,取得市民的授權,才能有效處理社會問題,長治久安。

Jun 24, 2010

IT Voice: Report of Survey on 2010 Constitutional Reform for IT Practitioners

IT Voice: Survey on 2010 Constitutional Reform for IT Practitioners

(1) IT Voice has conducted a poll on the 2010 Political Reform, seeking the views of the IT industry. The objective of the poll is to provide the views of the industry so that our LegCo representative would make his decisions in this political reform accordingly.

(2) The poll was opened at 02:00 of Jun 22. We used mailing list, IT Voice blog (www.itvoice.hk) and Hong Kong IT groups on Facebook to promote the survey. Over half of the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in the first 12 hours
Jun 22 14:00 (12 hours) 406 responses
Jun 23 02:00 (24 hours) 612 responses
Jun 23 14:00 (36 hours) 672 responses
Jun 24 02:00 (48 hours), 703 responses

(3) This survey report was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after 48 hours.

Q1. Agree to the Eventual Removal of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82% Yes
18% No

Q2. Support Government’s original proposal
21% Yes
79% No

Q3. Support Democratic Party's revised proposal
55% Yes
45% No

Q4. Do you have other opinions to add?
204 respondents (30%) did write their opinions, some very detailed.

(4) The Government package is surely unpopular. The Democratic Party (DP)’s package has got 55% support. However, in 20 people, there are 11 supporting DP’s proposal and 9 against it. There was a remarkable split of opinion.

(5) Out of 389 respondents who supported the DP revised proposal, 280 respondents (72%) supported the eventual removal of FC. That means most people accept the District Council FC proposal only as a temporal solution and was expecting it be replaced by universal suffrage ultimately.

(6) From Q4 open ended question,
- Quite a number of respondents (61 of 204, i.e. 30%) reiterated the importance of abolition of FC and replacing with universal suffrage.
- Some respondents (19) have conditions in supporting the DP’s proposal, namely, there should be low nomination barrier, removal of appointed district council, and removal of separate vote counting in Legco for non-government bills.
- 17 people asked for deferring the decision to allow for clarifications and sorting out the devils in the details.

(7) In only 48 hours and very limited promotion within IT sector, we have achieved a very good response (703 questionnaires). This indicates IT people are very eager to have their voice heard. Furthermore, some IT people have complained that they were not consulted by their IT representative in this important policy of Hong Kong. We suggested that more open consultation be conducted in the IT sector to solicit views on different policies in the future.


Project Team - Survey on 2010 Constitutional Reform for IT Practitioners
IT Voice

IT呼聲: IT界2010政改意見調查報告



(1)IT呼聲進行了「IT界2010政改意見調查」,徵詢資訊科技業界的意見。該調查的目的是向我們的立法會代表反映業界的意見,就其在政制改革作出投票決定時參考。


(2)調查是在6月22日02:00開始。我們使用電郵列表,IT呼聲的博錄(www.itvoice.hk) 和在 Facebook 上的香港IT界群組宣傳。半數以上的回應是在首 12小時 收到。
6月22日14:00(12小時406回應
6月23日02:00(24小時)612回應
6月23日14:00(36小時)672回應
6月24日02:00(48小時703回應


(3)這份調查報告,是基於問卷發出後48小時的數據


第一題 同意最終消除功能組別?
82% 是
18% 否


第二題 支持政府的原建議 ?
21% 是
79% 否


第三題 支持民主黨的修訂建議 ?
55% 是
45% 否


第四題 你有其他意見補充?
204名受訪者(30%)並寫下自己的意見,有些非常詳細。


(4)政府的原建議是不得人心的。民主黨(DP)的方案得到了55%的支持。不過,在20人,有11個支持民主黨的建議,9人反對,意見有一個明顯的分歧


(5)在389名支持民主黨的修訂建議的受訪者當中,有280人(72%)支持最終取消功能界別。這意味著大多數人接受的區議會功能界別建議的人只把它作為暫時的方案,並期待它最終由普選被取代。


(6)從第4題開放式的問題 (204人有填寫),
  • 不少受訪者(61人,即30%)重申廢除功能界別代之以普選的重要性
  •  一些受訪者(19)是有條件地支持民主黨的建議,包括提名門檻應該低、要取消委任區議會、要除消非政府提案的分組點票方法
  • 17人要求延期付諸表決,爭取時間以便澄清和整理在細節的魔鬼。


(7)在短短48小時內和在IT界內有限的宣傳,我們取得了非常好的反應 (703份問卷) ,顯示IT界從業員非常渴望在此議題上有自己的聲音。此外,一些IT界從業員抱怨他們的IT代表在這項重要的香港政策並沒有諮詢他們的意見。我們建議將來在界內就不同的政策進行更多的公開諮詢。


IT呼聲 -- IT界2010政改意見調查專案小組

Jun 22, 2010

IT呼聲: IT界2010政改意見調查 (IT Voice: Survey on 2010 Constitutional Reform for IT Practitioners)


各位 IT 界的朋友:


立法會將於星期三討論政府提交的政改方案, IT 呼聲希望諮詢資訊科技界別人士對當局原先提出及現時民主黨爭取的方案,及對功能組別最終存廢的意見。煩請各位進入以下網址:


http://tinyurl.com/itvoicesurvey2010


謝謝你的關注和參與。


IT 呼聲



Dear friends of the IT sector: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will debate on the political reform package proposed by the Government on Wednesday. IT Voice would like to solicit IT practitioners' views on the original Government proposal and the subsequently suggested amendments by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views on final removal of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Please follow the link below for the survey:


http://tinyurl.com/itvoicesurvey2010


Your help will greatly assist reflecting the opinion of the IT sector.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IT Voice

May 26, 2010

信任讓爛片成真 --福佳製作 MV

信你一成,雙目失明,請反對政府的2012政制方案
http://plastichk.blogspot.com/2010/05/mv.html

May 17, 2010

為公投計計數



(1) 冷靜做點計算分析,2008年投票率45.2%,有泛民與非泛民支持者參與。若以六成泛民支持者計,實佔總選民人數27%。現在投票率17.2%,即有63.7%泛民支持者參與補選。在內部路線分歧、外部政治打壓、傳媒歪曲、特首及問責班子杯葛、加上缺乏宣傳、票站指示不足等種種因素,確實已不容易。如果當初較少爭抝、又沒有用不必要的字眼,結果應會較好。

(2) 新界西陳偉業取得109,609票,比他2008年選舉所得的32,182票多出幾倍,很多人不喜歡也選他,看得出公投議題在發揮一定作用。

(3) 公社兩黨、大專2012 共獲得 500,787名選民支持(註:約等如200350萬人上街),佔2008年泛民總得票(869,465)57.6%,他們反對功能組別的意向相當明確,對泛民與政府的政改談判起指導作用,馮檢基等泛民游離分子如果轉軚,等如自掘墳墓。

(4) 今次補選中政府的反應,政府放軟手腳宣傳補選,又放棄政治中立,杯葛選舉,已與民建聯政黨無異。而一切部署,明顯是聽令於中央,香港政治權力中心更明顯轉到西環,可謂一國兩制已死。曾蔭權已賠上了管治能力和聲譽,市民會更多放棄政府,將來示威矛頭更直指中央政府。

(5) 今次假公投,在反高鐵、張二十等和功能組別的議題掛鈎,大大強化了反功能組別的聲勢。這個聲勢還在不斷膨脹,如何唱衰功能組別,成為過街老鼠,是要繼續做的。

(6) 泛民方面,除了要處理公投和談判路線的差異,亦要處理好中間派選民。我們不能忽視市民的光譜,除了泛民忠實支持者,我們還要爭取中間派的支持。還有,我們在 Facebook和Twitter 是贏曬的,但有很多選民仍是生活在物理世界的,我們的策略不能忽視他們。

(7) 我一直是反對總辭 (無理由冒大風險)、支持公投的。2011的選舉是名正言順的選舉,無總辭的風險,與普選議題掛鈎,是很值得思考的。


(8) 最大的收穫是多了年青人參與,大專2012 作為立會選舉候選人,比起自動當選的功能組別怪胎,更能說服我。他們是社會的將來,是主人翁!




一些當時的思考,希望得到更多回應。

May 15, 2010

Please vote on 5.16 to convey a strong message demanding democracy

Dear friends in IT,

This is a video summarizing the history of HK people fighting for democracy and universal suffrage. There are many familiar faces in the video, only that they were young in those days.

2012 We are Ready 粵語版 MV 爭取2012雙普


You might note that Tsang Yuk Shing of DAB reiterated in this video that DAB's stand was to support having universal suffrage before 2007 & 2008 and they even put it in their party constitution. But they changed their constitution afterwards, and DAB today is even saying that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does not violate democracy and can be conserved.

Our Chief Executive Donald Tsang promised during the CE election 2007 that he would resolve conflicts in political reform, “hitting it big”, within his term of service. Now he said this cannot be done within his term and HK people should be "realistic".

What have we learnt? Hong Kong people are disappointed and have a feeling of being cheated repeatedly for years. Yet democratic reform has to be approved by the minority few with vested interests. It reminds us a similar depression in 2003 with Govt's push for Article 23 legislation and economic setback overlapping with SARS impact.

This history told us: people's power is the only chip in our hands. If we shy away from expressing our demands, we are done losers. The pan-democratic legislators, though having different tactics in the way they fight for democracy, are united in bringing the people's voices to the LegCo demanding for a real democratic package.

As citizens, one simple thing that we can do is to give a strong support to them, by sending the HKSAR Government and Beijing a strong message of demanding universal suffrage and abolishing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This simple and strong message can be conveyed by casting your vote on 5.16.


Hong Kong needs you. Your next generation needs you. Please vote on 5.16.

Regards,
The IT Voice Team
http://www.itvoice.hk/

May 12, 2010

自製「反對功能組別」海報

公共專業聯盟提供自製「反對功能組別」海報,予所有反功能組別的市民。
http://516.procommons.hk/?id=1

輸入你的海報句語,製作你的海報,與朋友分享,和作為桌面

May 6, 2010

功能組別致全港蟻民

功能組別致全港蟻民 : 請繼續沉默、繼續和諧

香港人還能沈默下去嗎?

高登網民討論熱點:「功能組別致全港蟻民書」

http://forum2.hkgolden.com/view.aspx?message=2289328



Apr 28, 2010

IT 界一起走過 5.2 爭取普選大遊行 #unisuf



「IT呼聲」 約你一起參與    #unisuf


政制現在停滯不前,終極普選的夢愈來愈遙,政府拒絕取消功能組別,更試圖欺騙市民,指鹿為馬,混淆普選的定義。香港政制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候,民主從來就不是賜予,是一點一滴爭取回來。我們要發揮七一精神,以群眾力量,踢走功能組別,行出我們的民主未來。

 5.2 爭取普選大遊行
集合時間: 下午2:30 
集合地點: 維園糖街入口   IT Voice 橫額 (2012雙普選)
                  從維園遊行至中環政府總部

大會呼籲穿白衣出席
Twitter Hashtag #unisuf

Apr 24, 2010

5.2 MARCH for UNIVERSAL SUFFRAGE 爭取普選大遊行





Date: 2010-5-2 (Sun)
Meeting time: 3:00pm
Location: Victoria Park
Route: Victoria Park to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es


Theme :
  • Oppose Government package of 2012 constitutional reform
  • Fight for the abolition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Organizer:

Mar 25, 2010

解構功能組別: 何來吸納專業意見?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都規定,公民應依據普及和平等的原則,享有同等份量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很明顯,功能組別並不符合此規定,可是,至今仍有人為功能組別的存在尋找藉口。上周文章揭穿功能組別選舉所謂「均衡參與」的謊言,本文則嘗試探討「吸納專業意見」的謬誤。

多數的專業人士無權發聲

謬誤一從業員被公司票制度剝奪了選舉權和被選權,如何彰顯專業貢獻?先看看以下數字:在2009年9月,保險業有12,940名從業員,但界別的認可選民僅是141間公司委派的代表;同年,金融服務業有118,337名從業員,但界別的認可選民僅是578間公司委派的代表。金融服務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上述兩個功能組別的從業員,都是香港社會的精英,但荒謬的是,他們都被這個功能組別摒諸門外,由機構指派的代表透過公司票壟斷了選舉和被選權。如果業界議員無須向大部分從業員問責,那麼大部分從業員的專業意見,又如何透過業界議員表達? 最優秀的專業人士,又如何透過選舉進入議會?

謬誤二少見專業貢獻,只有長年累月的考績考勤不合格。事實上,立法會討論的政策,無不涉及眾多持份者的利益,例如西九龍文化中心的計劃,就涉及文化、表演藝術、環境保育、交通、城市規劃及地區利益,並不是參考一兩個功能組別議員的意見就可以拍板; 在這計劃中,我們看不到體育文化及出版界別的議員霍震霆有甚麼卓見,反而地區直選的議員和民間團體就更勤力更專業。漁農界代表黃容根,有為新界農地被荒廢與非法侵佔發過聲嗎? 有為捕魚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水質問題發過聲嗎? 他每年只提一個議案,空洞地呼籲政府關注業界利益,其他時間只是跟功能組別議員的大隊去投票,對香港整體利益有甚麼「專業貢獻」?


免費午餐 培養最不專業議員

我們看看直選和功能組別議員的出席率:2008/09立法年度,出席率最低的十位議員,有九位來自功能組別。看看議員提出質詢次數:同年度,直選議員平均12.5次,功能組別議員平均8.3次,自動當選的14名功能組別議員則只有6.7次。再看看提出動議和提出修正動議的比率:同年度,直選議員平均5.3次,功能組別議員平均只有2.6次,自動當選的14名功能組別議員,平均只有2次。
大家可以看到的是,大多數功能組別議員連最基本的職務都沒有做好,遑論專業貢獻。另外,有14個功能組別的議員是自動當選的,缺乏選舉,根本不符合政治優生學,何來優秀的議員

謬誤三少數議員的利益蠶食香港利益。現時,立法會的一般議案(政府提出的)是由六十位議員簡單多數表決通過,即「合併點票」; 但是,由議員提出的議案及動議,卻必須分別於功能組別和地區直選兩組都過半數通過,即所謂「分組點票」。換言之,只要有其中一組的一半議員(即整體的四分之一)反對,議案及動議就無法通過。功能組別議員的「專業貢獻」,在這裏變得完全無意義。在立法會2004至2009年度,功能組別議員集體否決了最少23項有利社會民生的議案,包括:
  • 最低工資、最高工時:2004年的動議,十四名功能組別議員投反對或棄權票; 同一動議,2006年再遭十三名功能組別議員反對或棄權;
  • 全民退休保障: 2006年的動議,由李卓人提出,十名功能組別議員投反對或棄權票;
  • 公平競爭法: 2004年的動議,由李華明提出,十一名功能組別議員投反對或棄權票;
  • 成立基金應付人口老化及扶貧需要: 2008年的動議,由譚香文提出,十二名功能組別議員投反對或棄權票。
因功能組別議員集體否決該等議案,縱使地區直選區的議員大多贊成,議案在「分組點票」機制下仍遭否決。極少數人的利益,長期蠶食着香港的發展與前途。功能組別的基因本來就是不公義,專業界的參與談不上甚麼貢獻反而蒙受污名。2012年的政制改革,必須以取消功能組別為方向,而非擴大功能組別。

在下一篇文章,我們將看看功能組別如何違反基本法。



梁兆昌、郭榮鏗
公共專業聯盟
www.procommons.org.hk

載於《信報》專業眼 2010.03.25

Mar 18, 2010

解構功能組別何來「均衡參與」?

一九八五年,當時的政務司鍾逸傑爵士明確指出,在立法會內設立功能組別應該是一項過渡安排,讓一個沒有直選制度的議會,過渡至完全由直接選舉產生。功能組別設立時的目的,是要安撫商界及專業利益,為他們提供額外的投票權,保障他們在立法會中的聲音。

香港人在過去三十年中,一直在等待真正的普選到臨,讓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投票權和被選舉權,但為什麼功能組別這種「過渡」措施持續運行至今?為什麼我們仍然在討論功能組別應否繼續存在?

有人說功能組別的存在,是要提供「均衡」的參與機會,讓各界別的聲音在立法會得到反映。但什麼是「均衡參與」,他們卻無法提出論證,因為觸及普及和平等的概念時,所謂「均衡參與」的謬誤便無所遁形。

公司票剝奪選舉權

謬誤一: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都規定,公民應具有「在真正的定期的選舉中,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應依據普及和平等的原則,並應以不記名投票方式,保證自由表達的意願」的權利。功能組別選舉制度顯然不合乎原則,因為無論是投票權和被選舉權,都不是以普及和平等的形式進行。

功能組別制度的選民基礎非常狹窄,在香港地方選區的登記選民有三百三十七萬,但功能組別的登記選民僅二十二萬六千,卻能獨享選出一半立法會議員的權利。功能組別制度的不公平,更在於每一個選民的投票權並不平等,功能組別的選民是有額外一票或更多票的特權,每張選票所佔的比重亦比地方選區的大。

謬誤二:某些功能組別的從業員完全被剝奪登記為該組別選民的權利,因為他們所屬的組別,只允許公司選民。在那些行業工作的人士和該功能組別的選民數目,有覑巨大的差距,請看看以下事實:為什麼從事房地產行業的人員(例如地產經紀)沒有資格在地產及建造界投票?

二○○九年九月,保險業有一萬二千九百四十名從業員,但保險界功能界別的認可選民僅僅是一百四十一間保險公司的代表(只佔百分之一)。

二○○九年九月,金融服務業有十一萬八千三百三十名從業員,但金融服務業功能界別的認可選民僅僅是五百七十八間金融服務公司的代表(只佔百分之零點四九)。

席位分布由誰主宰?

謬誤三:功能界別在立法會的席位分布亦有問題,例如教育界有超過八萬一千名選民、缳生服務界有超過三萬六千名選民、會計界有超過二萬二千名選民,在議會各得一席;但法律界只有約六千名選民、漁農界更只有一百六十名選民,在議會亦各得一席,試問這是什麼「均衡參與」?

謬誤四:有些功能組別的分組方法,根本是漠視業內較小的界別,又或者沒有法則可循。為什麼中醫被排除在醫療界功能組別外?為什麼要把體育、文化、出版界別集中成為一個功能組別?事實是,從來都沒有文化界及出版界的代表能透過此功能組別晉身立法會,自回歸以來,該席位一直是由代表體育界的霍震霆擔任。

富商擁較多選舉權

謬誤五:一個擁有多間公司的老闆,可以同時在多個功能組別內,直接或間接持有多張選票或相等於選票的影響力。此外,他也能隨意選擇在任何一個有選票的功能組別出選。試問普通市民有這個權利嗎?

功能組別的基因本來就有歧視性、排他性,讓少數特權人士享有多重的投票權,富商透過擁有多間公司,控制的票數可以更多;而且,功能組別選票份量不一,違背國際普及而平等選舉的原則,根本談不上「均衡參與」。

要均衡參與,應該取締功能組別,代之以簡單的一人一票形式普選; 而二一二年的政制改革,就必須以取消功能組別作為大前提,而非再去擴大功能組別。

在下一篇文章,我們將揭穿「功能組別能吸納專業意見」的謬誤。

梁兆昌、郭榮鏗
公共專業聯盟
www.procommons.org.hk

載於《信報》專業眼 2010.03.18

Mar 9, 2010

人生有幾多個廿年?功能組別缺陷二十年不變

人生有幾多個廿年?功能組別缺陷二十年不變 (莫乃光)

上週六筆者在一個電台節目聽到一 位年輕人質疑即使實行普選,是否一定要取消功能組別。筆者不能不慨嘆,自八十年代政府引入功能組別選舉至今,我們不停為這個議題拗來拗去,...

請各位移師信報論壇閱讀全文,並請回應討論!感謝!

Feb 18, 2010

「IT 呼聲」對 2012 政制發展方案的建議重點

「IT 呼聲」對 2012 政制發展方案的建議重點

1. 方案應包含清晰的時間表及路線圖,闡釋怎樣於 2017 年達至普選特首及 2020 年普選立法會,以釋市民疑慮、解決社會主要爭拗。

2. 反對於沒有時間表及路線圖的情況下於 2012 年增加立法會的區議會議席,因為此舉只會強化功能組別,令功能組別將來更難取消、加深社會爭拗。

3. 我們認為功能組別應在2012 年全面取消,但如果未能在 2012 年全面取消功能組別,亦應改變所有功能組別的選民全以個人為單位,取消所有公司票,以各功能組別從業員的個人票取代。此舉完全可以於現時香港法律框架下實行。

4. 取消對立法會議員提案的分組點票制度,因為此不公平的制度極度地減低了議員對行政機關應有的監察能力。

5. 取消區議會所有委任議席。區議會委任議席原已於回歸前全被取消,現存之委任議席實為民主倒退,並應盡早全面取消。

6. 確保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提名機制不可用作政治審查,篩選候選人。2012 年及其後特首選舉之提名,不應高於現有門檻

意見書全文在此:
http://www.itvoice.hk/documents/submissions/2010-02_2012_constitutional_reform.pdf

Feb 13, 2010

Abolish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 廢除功能組別

廢除功能組別行動

邁向普選,必須
廢除功能組別
這是香港市民追求民主的最大公因數

URL: http://www.afc.hk/web/index.php?option=com_petitions&view=petition&id=8&Itemid=18&lang=zh



Signature Campaign

Moving Towards Universal Suffrag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Must Be Abolished
This is the Most Widely Held Belief among Hong Kong Citizens Supporting Democracy

URL: http://www.afc.hk/web/index.php?option=com_petitions&view=petition&id=8&Itemid=18&lang=en

Jan 25, 2010

政制向哪裡走?工程與IT界政改論壇後記

今晚IT呼聲,普選工程連線(E4US)和公共專業聯盟就政府對於 2012政改方案的諮詢,聯合舉辦了一個論壇,特別邀請資訊科技和工程界別朋友出席。有感過去至現在業界以至公眾對政改深入討論的興趣不足,希望利用是次機會加強交流。我們特別邀請了公共專業聯盟的郭榮鏗和梁兆昌就普選定義、政府諮詢文件提出以至公共專業聯盟早前建議的方案,先作出介紹。另外一提,我們亦邀請了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和代表資訊科技與工程界的譚偉豪及何鐘泰,他們各因不同理由不能出席。(圖片)



與會人士提出了很多意見,尤其是應把爭取普選和廢除功能組別的訊息簡化,爭取更多界內外人士了解和支持。而Derek更很科學化地把普選進程用圖畫出來,令所有人看得很清楚,說什麼「政制向前走」也好,究竟走線的方向是否真的普選,還是帶我們去了別的地方?

新 聞工作者程翔也來了,他指出政府現時的政制諮詢不能跨越特首本任期,本身在任何政府施政也是不合理的,但也反映管治權力已被中央收回,本屆政府只可做本屆 的事,這是個重要的變化,即除了基本化下中央管轄的國防和外交事務外,連內部政制也收歸中央了。若下一步是重新定義普選,不惜挑戰全世界的普世標準,可以 阻止這事的恐怕只有我們香港人自己。

無論如何,請積極回應這諮詢文件,即使你反對當局建議,即使當局已早說沒有改動空間,即使當局只管叫市民贊成,只要你有自己的想法,也要對列出的每條問題回答,包括say no。

莫乃光

Jan 8, 2010

和朋友回家路上的一席話:IT 界的一個「閉門」會議

今天晚上打完球,和朋友回家路上的一席話,令人稀噓。

打從暴動起一直至 97 年,香港人營營役役,但總算不愁沒有工作,讀書就有向上的機會,勤力的可以做大排檔做小販創業,樓價不會暴跌,生活還算安穩。97 年後,貧富差距擴大,機會減少,連擦鞋匠也被趕絕,新移民越來越多但工廠消失工作減少。雖然經濟大氣候的轉變是其中一個原因,但官商勾結,功能組別毒害管治乃此問題的根本死結。可惜政府到今天仍然頑固不堪,不顧社會整體利益去改善管治,而是走向相反的方向去強化與利益集團的關係。

現在好像吵鬧不斷,但香港人的聲音其實很簡單,只希望將這個不公義的體制改變,希望反映給當權者知道此種不公義的毒害。但現在的既得利益者有意將這些良好意願標籤為反中亂港不愛國,變成市民與中央政府的矛盾,從而更加強化自己的買辦地位,其心可誅!

香港人一直和中國血肉不離,不要再屈香港人不愛國。香港人沒有懷念英國人,香港人懷念的是英國人管治時候的生活,奈何 97 回歸後生活沒有變好,更出現了一班窮凶極惡的買辦站在香港人與中國之間。該批人士才是真正的反中亂港!

最近有一個 IT 界的「閉門」會議討論政改,拒記者於門外也。得知 IT 界的譚偉豪議員,似乎已經將選舉時說「我支持取消功能組別」的說話忘記,也有一些資深 IT 人用一些歪理去支持功能組別的繼續存在甚至擴大,去企圖擠身入中港買辦的行列中。有一些事情,真的無話可説,不要以爲這些 IT 人懂邏輯,利益在前,邏輯可以忘記。搵食重要,但做人匆匆數十年而已,已經好食好住,爲何不可以說一些合乎邏輯的説話呢?